Go offline with the Player FM app!
We Love Hakka (Festival: 十一月歲末的感謝,彼此在傳承中「珍惜」-美國感恩節與客家收冬慶 Gratitude at the Year’s End: Cherishing Heritage through Thanksgiving and the Hakka Winter Festival)
Manage episode 517037050 series 3382794
到了十一月,接近歲末的時節,世界各地許多文化都有屬於自己的感恩節慶,藉此感謝一年的豐收與平安,與家人朋友團聚共享。在美國大家熟知的感恩節起源可追溯至1620年,一群清教徒為了逃避宗教迫害,橫渡大西洋來到美洲。初到新大陸的他們,面臨極度嚴酷的冬季,食物與人力皆短缺,幸好受到當地印地安人的幫助,學會種玉米、打獵、捕魚,才度過難關。隔年秋天豐收後,清教徒舉辦盛宴,邀請印地安人共享,這就是感恩節的由來。
如今,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會與家人團聚,共享火雞、南瓜派、紅莓醬等傳統佳餚,有些家庭還會以色彩繽紛的「印地安玉米」裝飾門口或餐桌,象徵感恩與豐收。這一天不僅是闔家團圓的節日,也標誌著農忙的結束與冬季的來臨。
而在臺灣,客家族群早期世代務農,也發展出與節氣息息相關的歲時慶典,「收冬戲」正是客家人在秋收後、冬藏前,向天地、祖先與神明表達感謝的重要儀式。根據傳統,客家人春天會祈求風調雨順,秋天則會酬神謝祖,感恩一整年的平安與收成。
收冬當天,家家戶戶會準備三牲與豐盛供品,進行三獻禮,表達敬天謝神的心意,早年庄頭還會請「三腳採茶戲」在田間演出,成為村民重要的娛樂活動;隨著時代變遷與生活改善,戲班改於廟埕演出,周邊市集熱鬧如廟會,成為客家歲末盛典;近年來,客家委員會積極推廣收冬戲文化,今年特別於六月舉辦全國劇團徵選,精選優秀隊伍,陸續於全台各地演出,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項傳統,延續客家戲曲的生命力。
無論是美國的感恩節,還是客家的收冬戲,這些節慶不只是一種儀式,更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提醒我們在現代快速變動的生活中,也要留下一點時間,回頭看看土地與家人,說聲「謝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83 episodes
Manage episode 517037050 series 3382794
到了十一月,接近歲末的時節,世界各地許多文化都有屬於自己的感恩節慶,藉此感謝一年的豐收與平安,與家人朋友團聚共享。在美國大家熟知的感恩節起源可追溯至1620年,一群清教徒為了逃避宗教迫害,橫渡大西洋來到美洲。初到新大陸的他們,面臨極度嚴酷的冬季,食物與人力皆短缺,幸好受到當地印地安人的幫助,學會種玉米、打獵、捕魚,才度過難關。隔年秋天豐收後,清教徒舉辦盛宴,邀請印地安人共享,這就是感恩節的由來。
如今,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會與家人團聚,共享火雞、南瓜派、紅莓醬等傳統佳餚,有些家庭還會以色彩繽紛的「印地安玉米」裝飾門口或餐桌,象徵感恩與豐收。這一天不僅是闔家團圓的節日,也標誌著農忙的結束與冬季的來臨。
而在臺灣,客家族群早期世代務農,也發展出與節氣息息相關的歲時慶典,「收冬戲」正是客家人在秋收後、冬藏前,向天地、祖先與神明表達感謝的重要儀式。根據傳統,客家人春天會祈求風調雨順,秋天則會酬神謝祖,感恩一整年的平安與收成。
收冬當天,家家戶戶會準備三牲與豐盛供品,進行三獻禮,表達敬天謝神的心意,早年庄頭還會請「三腳採茶戲」在田間演出,成為村民重要的娛樂活動;隨著時代變遷與生活改善,戲班改於廟埕演出,周邊市集熱鬧如廟會,成為客家歲末盛典;近年來,客家委員會積極推廣收冬戲文化,今年特別於六月舉辦全國劇團徵選,精選優秀隊伍,陸續於全台各地演出,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項傳統,延續客家戲曲的生命力。
無論是美國的感恩節,還是客家的收冬戲,這些節慶不只是一種儀式,更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提醒我們在現代快速變動的生活中,也要留下一點時間,回頭看看土地與家人,說聲「謝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83 episodes
All episodes
×Welcome to Player FM!
Player FM is scanning the web for high-quality podcasts for you to enjoy right now. It's the best podcast app and works on Android, iPhone, and the web. Signup to sync subscriptions across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