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a title or topic

Over 20 million podcasts, powered by 

Player FM logo
Institute For China’s Democratic Transition public
[search 0]
More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Loading …
show series
 
本文用中共自己的数字揭示,所谓“不审不判”的战犯政策,实质是不顾现代法理,随心所欲地将战俘升格为战犯。所谓皇恩浩荡的特赦政策,实际上将高达近 40% 的战俘拘押 26 年有余,其中 16 年更被剥夺与家人通讯的权利。高达总数 20% 的战犯更是无缘特赦,在狱中被关死。中共通过长期拘押和洗脑,以自由作交换,榨取被俘的前朝高官和高级将领对中共政权言不由衷的赞美和臣服,以达到统战目的,并粉饰专制政权的合法性。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55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本文梳理了总统制—议会制过去三十年的学术论争,澄清了这两种制度的界定标准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分布概况,总结了两种制度设计对于政体稳定性的优劣。虽然议会制与总统制各有利弊,也互有成败,但总的来说,总统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弊端,不宜为民主转型国家广泛采用。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中国民主季刊》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86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当一个国家从专制统治转型到某种形式的民主体制后,民主派紧接着的一个任务就是巩固新生的民主政体。然而,什么是民主巩固?政治学者、行动者们经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导致了一种相当混乱的状况。安德烈亚斯·谢德勒 (Andreas Schedler) 这篇文章梳理了不同视角、观念中的民主巩固概念,认为这个概念应仅限于指防止民主的崩溃或被侵蚀。 该文首先发表于1998年美国《民主季刊》第2期(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9, No. 2, April 1998: https://muse.jhu.edu/article/16883)。该文由言晓义翻译。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第一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92…
  continue reading
 
1、格鲁吉亚议会选举引发政治危机,暂停加入欧盟谈判;2、香港“47 人初选案”宣判,45 名被告被判 4 至 10 年监禁;3、伊拉克拟修改《个人地位法》,引发严重侵害女性权利争议;4、国际刑事法院要求逮捕以色列总理、缅甸代总统;5、韩国总统尹锡悦实施戒严,国会宣布无效并成功弹劾总统;6、罗马尼亚宪法法院宣布第一轮总统选举结果无效;7、德国总理朔尔茨信任投票失败,提前选举定于 2025 年 2 月。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860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多数学者着重于研究毛泽东理性的一面,甚至推崇他的思想、理论、政策等,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毛泽东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但是宋永毅教授却注意到毛泽东的另一面,即他的独具个性的非理性因素。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828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西方是否长期误读了中国政治和社会?这种误读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 西方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经失败?推动中国民主化是否是接触政策的目标?西方是否应该推动中国的自由、人权和民主?有无可能在对抗中共专制政权的同时,加强中国民间的交往?中共的信息控制、洗脑宣传和高科技算法是否有效、有何影响?中国民众和知识分子能否挺过“高科技极权主义”的摧残,从而继续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就这些问题,人权律师、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兼任教授滕彪对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林培瑞教授进行了专访。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596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王天成分析说,中国的转型如果走先地方后中央的顺序,不但可能导致国家 分裂,而且还可能导致暴力与战争,导致民主转型的中断。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824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土地改革是中共建政伊始的第一场政治运动。在现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坚持的、不容否定所谓“革命历史”的理论下,它仍然是一个把“农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革命神话。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全面辩驳土改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和数据:1)荒谬的“封建地主制度”叙事;2)虚假的地权分配数据;3)“地主”作为一个中共为政治目的而制造的敌对阶级概念。所谓土地改革,其实是一个在“革命”和“正义”掩盖下对一个巨大的和平社会群体——近两千万“地主”及其子女——的血腥杀戮。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40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中共是全球最大的地主,占有面积最大,土地价值最高。根据 2024年底国务院发布的 2023 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国有土地总面积5,237,140 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 18.394 万平方公里,均是城市土地,分布在土地价值最高的地段。依照宪法,截至 1982 年 12 月 4 日中国实行的还是土地私有制,这点可由中国政府在 1950 年代初发放新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得到印证。《八二宪法》第十条宣布城市土地国家所有,不但肯定了文革中损害公民权利的错误做法,还造就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本国公民的大规模抢劫,是对中国民众的一场无声革命。对于未来的中国民主化,恢复与重建中国的私有土地制度,是必须走的一步。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
  continue reading
 
本文简述正在进行的“中华博弈”即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全球性大竞争,以及如何获得一个比较更可取的结局。这场非同寻常的国际竞争,势将选择世界领袖、抉择世界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法治政体(democratic rule of law)领导下的现行世界政治秩序,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国 际 关 系 体 系 之 上; 而 中 国 的 威 权 主 义 一 党 专 制 政 体(autocratic partocracy)所推动的,是同样可行但明显更不可取的中华秩序式世界帝国秩序。这两种世界秩序优劣明显,是根本性地不相容。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与未来的博弈中,美国和西方仍然有胜出的优势,但优越的政治制度从来并非就自动能战胜落后的政治制度。采用一种“遏转”(containformation),…
  continue reading
 
美国与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中奉行对华“接触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者们说,经济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中国在政治上走向开放、自由。然而,迄今中国并没有在政治上变得开放,而且伴随中国在经济与技术领域的崛起,它在国际的表现也变得让人不安,这一政策的成效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接触政策是否已彻底失败?西方应如何调整对华战略以应对中国的挑战?受《中国民主季刊》委托,德里克·莱文(Derek Levine)博士采访了政治观察家、记者孟捷慕(James Mann)先生。 孟捷慕出版有《中国幻想》(China Fantasy)、《关于面子》(About Face)等关于美中关系的著作。德里克·莱文是纽约城市大学和新泽西理工学院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杂志完整版:http…
  continue reading
 
因为 1989 年天安门屠杀,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民主国家曾制裁中国,但不久后,改变了立场,转而奉行一种名为“接触”的政策,欢迎和帮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发展经济。这种政策包含了复杂的利益计算,但也有基于普世价值的辩护,因为支持这一政策的人说,如果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经济获得发展,将有助于它在政治上变得开放,走上民主化的道路。 但是,中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不仅国内政治没有变得更加开放,相反,过去 10 多年中,走上了一条向后倒退的道路。同时,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北京对外也变得强硬、自负,西方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专制大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及其一些西方盟国重新评估了过去的政策,转向了一种相对强硬的、被称为“去风险”的新政策。 这种新的政策已经开始施加一些重要的限制,包括限制…
  continue reading
 
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讨论自 1990 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热点。从世界近现代历史来看,建立在种族优越感之上的民族主义一向是大国——尤其是后起的大国——用来动员民众的意识形态利器。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在逻辑上密切相关。激进的、极端的民族主义一方面自我神化,认为自己是独特的、优秀的人种,另一方面又宣称自己作为优秀的种族受到其他强大种族的歧视、嫉妒和打压,不但是世界争霸史上的受害者,甚至受到弱小和低劣种族的欺凌。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或者叫爱国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并不例外。近些年来,在官方宣传和民间心理上形形色色的中华民族优越论可以说司空见惯,实际上宣扬的是种族主义。本文揭示的就是一个具体案例。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
  continue reading
 
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是否应该采用某种形式的联邦制、可 以采用什么形式的联邦制来建立民主并保持国家的统一?在这篇经典性 的文章中,阿尔弗雷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教授将联邦制划分为 “走到一起”、 “维系在一起”和“拼组在一起”的三种类型。他认为享有盛名的美国联邦制属于“走到一起”模式,并不适合于需要从单一制转变为联邦制、以“维系在一起”的国家。该文在 1999 年首先发表于美国《民主季刊》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0, No. 4 , 1999, pp. 19-34: https://muse.jhu.edu/article/16996)。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
  continue reading
 
只要敢瀚海行舟并皓首穷经于当代中国的一切有关资料、在一切公开和不公开的文献中下滴水穿石般的研究功夫,仍然有可能揭开存放于黑箱中的中共监控史的机密。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379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本文通过对海外各国维吾尔流亡者的访谈,不仅确认了中共镇压的 残酷,包括将民族自治法中的权利也视为犯罪、任意抓捕、重罚重判、残 酷折磨、家族连坐和利用高科技严密监控等,更发现了镇压具有不透明性、不可预料性和当权者的恣意性特征的事实,这让所有维吾尔人都时刻生活在恐惧中。大量维吾尔精英被迫流亡海外,但与故乡的物理距离、发达的信息传递技术,恰恰为恐惧的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恐怖政治带给维吾尔民族的心理创伤是难以平抚的。为了维持统治,极权政府都会致力于制造恐惧。中共政权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性镇压,更是把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点击下载全文或第四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36…
  continue reading
 
2024 年 3 月,日本明治大学举办了“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挑战与日 本的角色”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就中国专制政权的韧性、知识分子的责任、左右思想分化以及日本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纪要由艾紫琪根据与会者发言提纲、录音整理而成。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300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第三波威权化的回潮,中美两国都深陷其中。本文详述了美国在其选举制度与施政规范上面临的诸多问题、法律规范遭到的侵蚀、公民社会包括媒体面临的问题、政治文化方面尤其是只问立场不问对错、煽动仇恨与暴力的问题,以及美国的威权化对其外交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影响。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川普 2015 年开始竞选美国总统、后就任美国总统、到否认 2020 年的败选结果、现在又继续参选企图再次掌权的近十年期间。美国的威权化发展表明,民主制度的建设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人们不断地修改、完善、维护与巩固。对比美国和中国的政治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威权化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是摆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们面前的难题。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
  continue reading
 
1、中国推出“网号”和“网证”制度;2、委内瑞拉民众抗议大选官方结果;3、美国总统拜登提出最高法院改革计划;4、几内亚大法院对 2009 年大屠杀案做出历史性判决;5、孟加拉总理哈西娜在抗议中倒台流亡;6、泰国宪法法院判决解散议会多数党;7、香港法院驳回黎智英及其他民主人士的上诉; 点击下载全文或下载《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069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承接上篇,哈耶克主张小政府和大市场,反对以社会正义之名进行任何财富分配,可是却又认为,当代左翼自由主义代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和他的观点没有实质分歧,因为他完全认同罗尔斯的“纯粹程序正义”的理 念。本文指出,这是极大的误解,因为“纯粹程序正义”的前提,是社会基本制度必须充分实现罗尔斯提出的正义原则,包括“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因此必然对市场秩序做出各种约束和规范。要反驳罗尔斯,哈耶克可以诉诸两个论证:市场秩序更加公平,又或更为自由。本文认为,这两个论证皆不成立,因为市场秩序既无法保证参与者享有公平的机会平等,也无法保障穷人与富人在私有财产制下享有同样的自由。作者由此总结,一旦我们接受社会正义优先于市场秩序,哈耶克对资本主义的辩护便难以成立。 点击下载全文或下载《中国民主季刊》202…
  continue reading
 
当未来中国民主转型发生时,民族问题可能成为最具爆炸性、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国知识人、活动分子在统一与分离问题上一直存在重大的分歧。不少汉族学者、活动分子主张维持国家的统一,引进 联邦制来容纳民族多样性问题;也有一些人认为必须破除“大一统”,将中国分裂成若干甚至许多小国。达赖喇嘛、西藏流亡政府目前主张寻求西藏高度自治而不是独立的“中间道路”,但是也有的藏人特别是年轻的流亡藏人对此并不认同。流亡维吾尔活动分子则似乎普遍主张将来独立建国,恢复民国时期曾创立的“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南蒙古活动分子也有人主张独立。 这种分歧根植于深刻的历史、宗教、文化、语言和现实等多种因素。主张维持统一与要求或支持分离的人之间,似乎难以相互说服。 在目前共产党政权的极端、残酷控制之下,无论是引进联邦制保障真…
  continue reading
 
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郑国恩博士 (Adrian Zenz) 的的 深度调查报告《新疆公安文件》,曝光了中国政府对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大规模监控和拘禁行动,为世界了解新疆地区的人权危机提供了关键证据。北京方面对外界的批评充耳不闻,并将其再教育营、强制劳动和高科技监控等措施的实施,描绘为反恐和去极端化的必要手段。受《中国民主季刊》委托,加拿大在读历史博士郭森 (Paul Gosselin) 先生就新疆问题的根源、政策演变及国际社会的应对等问题,与郑国恩博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点击下载全文或下载《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088…
  continue reading
 
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压制和同化政策,尤其是在新疆的灭绝性措施问题,已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通过强化“统一的中华民族”叙事,北京试图抹除少数民族的独立身份,DNA 研究成为其合法化手段之一。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历史叙事正在对国内外政策产生深远影响。那么,中国的民族政策如何影响其国际形象?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应如何回应?本刊编辑余浩风对康奈尔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芒努斯 · 菲斯克修(Magnus Fiskesjö)进行了深入访谈,探讨了这些关键问题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082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中国将来是否应该以某种形式的联邦制来处理境内各主要民族之间以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一些大陆知识分子关心、讨论的问题。但是,大陆学人、活动分子,对台湾学界、政界在这方面有哪些看法和思考知之甚少。最近,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台湾人权学刊》创刊主编黄默先生发表文章再次提出构建“中华联邦”。他为什么提出这一主张?他的“中华联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架构?它与美国的联邦制或邦联制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建构这样一种架构?黄教授如何评价大陆一些学人在相关问题上的看法 ?《中国民主季刊》主编王天成就这些问题,对黄教授做了以下对话性专访。 黄默教授是台湾知名政治学者、人权活动家,现任东吴大学文理讲察院国家人权委员会人权咨询顾问。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
  continue reading
 
本刊上期发表了蒂莫西·梅斯伯格《选举制度之争:正确理解多数制》译文,这里刊登的是对梅斯伯格文章的批评性回应。与梅斯伯格不同,安德鲁·雷诺兹和约翰·M·凯里认为,比例代表制而不是多数代表制,对于转型国家是更好的选择,尽管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该文 2012 年 1 月首先发表于美国《民主季刊》(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23, Number 1 January 2012, https://muse.jhu.edu/article/464216)。 本文由徐行健翻译。 点击下载全文或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904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1、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总统享有广泛豁免权;2、极右翼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胜;3、墨西哥大选产生第一位女总统;4、台湾立法院改革法案引发大规模抗议;5、香港法院判决“47 人案”中 14 名民主活动人士有罪;6、美国大学校园发生支持巴勒斯坦抗议浪潮;7、格鲁吉亚议会“外国代理人法案”引发大规模抗议;8、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对以色列和哈马斯领导人发布逮捕令;9、突尼斯人抗议总统镇压言论自由。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在开展以同化为内容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后,习近平宣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容易偏向大汉族主义的政策与少数民族政策存在着紧张关系,原本就受到党国严密控制的西藏因而面临着更严峻的汉化压力。但在新冷战的形势下,习近平如果不能缓和与藏族的关系,势将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孤立。 点击下载全文或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859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从北京的接管到香港自由的丧失,近 30 年,香港人为守护自己的自由和争取民主,进行了一次次举世瞩目的抗争。那些抗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如何评价那些抗争,包括它们的成效与战略?抗争最终并没有守护住香港的自由,原因是什么?受《中国民主季刊》委托,社区参与研究者苏利利女士对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许田波 (Victoria Hui) 教授进行了以下访谈。许教授长期讲授世界各地的非暴力和暴力运动。 点击下载全文或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555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从 1922 年开始,也就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发生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知识界的许多代表人物都牵涉其中。本文作者梳理了这一运动的发生、展开的过程,以及 1949 年之后基督教在中国的矮化、变异,并对今天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在宗教活动中的严重自我矮化现象提出了批评。 本刊作为公共平台,致力于不同观点的发表与交流,欢迎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看法的专家赐稿。 点击下载文章全文或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824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哈耶克认为,“社会正义”是个空洞和无意义的概念,纯属海市蜃楼式 的虚构,因此不应该用它来规范市场秩序。本文指出,这种观点并不成立, 因为市场秩序是社会基本制度的一部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机会、收入和 自由,因此必须回答市场规则是否公平正义的问题。换言之,如果放任的 市场竞争必然导致社会性贫穷,而贫穷必然导致无数穷人受苦,而这种受 苦并非必然和应得,那么哈耶克就不能预设市场秩序的道德正当性,而是 必须回答:市场规则能否给予每个参与者公平的对待?也就是说,市场秩 序必须受到正义原则的规范和约束。此说一旦成立,我们即可进入本文第 二部分,具体指出市场秩序为何不正义。 点击免费下载全文和第三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564…
  continue reading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民国时期思想文化界的分量和影响,其实比自 由主义思潮更大,1949 年以后,老一代社会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最后的抵抗, 他们全被打成了右派。然而,正是在反右运动的高潮中,新一代社会民主 主义思想亦在萌生和孕育之中。年青的思想者们,在极其封闭、严酷和恐 怖的政治意识形态环境中,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追求人权、自由、平等、民 主的呐喊和呼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点击免费下载全文和第三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776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本文借剖析香港由殖民年代到后殖民年代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发展,论证香港的法治,先天缺乏民主体制支持,本身已经脆弱。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时期带来的威权式法律,加上中共接管香港后的威权统治,尤其是实施国家安全体制后,令香港的法治发展,依循当代威权及半威权国家的轨迹,一直向“威权法治”(authoritarian rule of law) 的路径发展。 点击下载全文和本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559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有一种观点认为,民主在当今世界处于衰退之中。斯蒂芬·列文斯基(Steven Levitsky)和卢坎·A·韦(Lucan A. Way)教授则试图证明这一判断缺乏足够实据。他们认为民主在 21 世纪开始以来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这种韧性要归因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以及新独裁政权或独裁领导人巩固独裁体制所面临的困难。此文 2023 年 10 月首先发表于美国《民主季刊》(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34, Number 4, October 2023, pp. 5-20,https://muse.jhu.edu/article/907684)。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香港的政治体制是“有自由无民主”吗?中国政府是否希望香港一直维持“自由独裁政体”?“一国两制”有可能不被北京政权摧毁吗?香港的政治特征如何影响了它的民主运动?香港民主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其现状和前景如何?经济和阶级因素如何影响了中港关系? 2020 年《国安法》之后香港局势的变化,如何影响了对香港的研究、理解和倡导工作?就这些问题,《中国民主季刊》委托正在美国一所大学就读的香港博士候选人达纽(笔名),对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马岳进行了以下访谈。马岳教授的研究领域为香港选举、政府、政党及议会发展、民主化、政治经济学及东欧 转型政治。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香港自由与人权状况的急剧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强加的《国安法》实施后,许多香港人被迫流亡海外。从法律角度看,香港的自由是如何被摧毁的?面对急剧恶化的局面,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 流亡者面临着哪些困境,他们的未来该如何保障?受《中国民主季刊》委托,加拿大皇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语轩(Alvin Y.H. Cheung),就这些问题对香港法律与人权问题专家、伍德罗 • 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全球学者戴大为教授(Michael Davis)做了以下访谈。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东方明珠”香港,曾享有令人艳羡的法治与自由。然而自 1997 年回归中国主权之后,其自由一直受到北京政权的威胁。特别是习近平上台、中国重回新强人统治之后,香港自由状况的恶化显著加速。而到 2019 年反送中运动发生以来,随着北京将国安法强加给香港,形势更是急转直下。法律成为系统性剥夺自由、迫害不同意见者的工具。大批民主人士或深陷囹圄、或流亡海外。最近, 立法会又迅速完成了曾受到港人成功抵制的“23 条立法”。 在回归中国主权 20 余年之后,自由的香港沦陷了。这个令人痛心的事实,呈现在世界面前。 关于香港,一度有一个共同的事实判断,就是她有自由、缺民主。香港人为了民主进行了满怀激情的抗争,但是不仅没有得到期盼的民主,自由最后也丧失了。如何看待这个过程中的事件与因素?为什么在一个有深厚法治传统…
  continue reading
 
1、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基本法》第 23 条立法; 2、苏比安托当选印尼总统; 3、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科罗拉多州法院关于特朗普初选资格的裁定; 4、俄罗斯政治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狱中死亡; 5、扎尔达里赢得巴基斯坦二月大选,进入第二任期; 6、萨尔瓦多总统获第二期连任引国际关注; 7、国际法院临时裁决南非诉以色列种族灭绝案; 8、自由之家:中国等专制政权在海外镇压新闻记者; 9、波兰中间派领袖图斯克当选总理。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阅读原文: 嘉央 • 诺布(Jamyang Norbu)《被遗忘的山岭回声:战争与和平中的西藏》一书,巧妙地呈现了一个基于深入研究的历史记录:在毛泽东时代,人数稀少、装备简陋、经验不足的西藏人民,是如何英勇地与强大且无情的殖民者 --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武装抗争的。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阅读原文:https://chinademocrats.org/?p=3403 蒂莫西·梅斯伯格 (Timothy M. Meisburger) 在此文中认为,对于发展中或新生民主国家而言,比例代表制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选举制度,多数或简单多数制可能更有利于保障代表性和民主化。此文原载美国《民主季刊》2012 年第 1 期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23, Number 1, January 2012, pp.155-163), 当时正值阿拉伯之春导致突尼斯、埃及在转型期选择选举制度之际。本文由徐行健翻译、王天成审校。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在当前全球格局中,民主自由国家如何在中国推行民主?这是一个重大且复杂的议题。《中国民主季刊》编辑余浩风有幸采访到前英国外交官和观察家盖思德(Roger Garside)先生,请他分享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自由民主国家如何为促进中国民主化发挥作用的见解。 盖思德先生是《中国政变:自由的大跃进》(China Coup:The Great Leap to Freedom )一书的作者。他对中国有长达 65 年的观察和研究,在毛泽东时代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就开始关注中国,见证了中国从封闭走向“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哪些因素塑造和影响了今天中国的法律制度?极权制度之下法律如何运作?“双重国家”(dual state)理论是否可以解释中国的政法结构?维权律师和人权捍卫者能够推动党国体制下的法治发展吗?中国正在走向法西斯主义吗?“法治是民主化的先决条件”能够成立吗?就这些问题,《中国民主季刊》副主编、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客座教授滕彪博士对孔杰荣(Jerome A Cohen)教授进行了专访。孔杰荣是纽约大学荣休教授,是西方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开创者。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家庭住房拥有率最高, 99.5% 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城镇住房拥有率也达到了 96%。但是中国的房产所有权却是全世界最不稳定的。实现土地国有化是中共的初心,直到 1982 年宪法得以实现。城市土地一夜之间归国家所有,为中共政权的续命提供了巨大的财政保证。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在实行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主张。暴力革命观认为,不进行暴力革命就不能推翻专制政权。改良主义者认为,暴力革命的结果只是以暴易暴,不能摆脱专制——革命——新专制的恶性循环。如果我们把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看,就会陷入到民主道路中的一种怪圈之中:一方面,非暴力不能去除专制;另一方面,暴力革命的结果可能只带来新专制。如果上述怪圈能成立的话,中国未来的前途就是“恶的无限”了。本文作者对上述怪圈提出质疑,认为它未必是历史现实中的悖论,也可能是我们思维世界所构造的矛盾,在革命与改良之间存在某种中间地带。 有的读者可能会不同意文中的某些看法。《中国民主季刊》作为公共平台,致力于促进不同观点的相互了解、沟通,欢迎持不同看法的学人赐稿、争论。…
  continue reading
 
英博登的研究旨在厘清中国政府是如何与联合国的不同人权机构打交道的。中国从1982 年首次参与联合国人权体系开始,直到 2017 年,是这个国际体系中的“制定者、推广者、接受者、限制者还是破坏者?”这些解读又如何能帮助我们更广泛地理解中国对其他国际机构的态度和行为?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随着“群众运动”的解体,“群众”转变为“市 民”。“市民”性质为“逐利的个体”,历史上也被称为“布尔乔亚”,以追求“排他性财产权”为其最根本的特征。基于这一社会现实,本文下篇通过辨析 作为最基本的“权利”的“财产权利”的双重内涵,即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最先 占有者的权利”内涵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排他性财产权”内涵,探讨以“市 民”为基本要素,经由“最先占有者的权利”的充实而得到“个人权利”的完整 内涵,进而走出一条基于“个人权利”的“中国的民主化”的道路的可能性。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35 年前,声势浩大的天安门民主运动以被残酷镇压而告终,中国与第三波民主化擦肩而过。重视从过去的失败中学习,才更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那场运动的经验教训是否得到了正确的总结?如何看待公民抵抗在香港所遭受的严重挫败?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非暴力抗争作为争取自由民主的手段?如何改进我们运用这种抗争技术的技能,从而提升成功的机会? 《中国民主季刊》芮朝怀就这些问题,与《北京之春》荣誉主编、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荣誉所长胡平先生做了以下对谈。 点击下载全文:https://chinademocrats.org/?p=3110 点击下载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092…
  continue reading
 
点击下载全文和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101 从世界范围看, 1989 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当属规模最大的非暴力行动之一。当时参与者普遍认为必须坚持非暴力,维持了良好的非暴力纪律。它的被残酷镇压,在无数人们心中造成了巨大冲击,包括质疑非暴力在中国的可行性。特别是近 10 多年来,随着许多人对改革期待的破灭,主张暴力反抗的人显著增多。 因而,距天安门民主运动 35 年之后的今天,活动分子、网络评论人士仍在激烈地争论着暴力与非暴力的问题。争论既发生在国内外许多私下谈话中,也发生在有言论自由的海外网络平台上,例如推特 (X)。主张暴力的人认为,非暴力只适合于统治者相对更仁慈或有某种自由民主的国家。主张非暴力的人经常会遭到“围攻”,他们的人格、动机甚至也…
  continue reading
 
点击下载全文和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3095 这是当代著名民主问题研究专家戴雅门 (Larry Diamond) 教授 2023年 12 月 6 日所作的、第 20 届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年度世界民主讲座。他从权力、绩效和合法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重振世界民主的势头。在讨论全球民主所面临的挑战时,戴雅门教授也对香港、台湾和习近平统治下的中国给予了敏锐的关注。“世界的自由事业是不可分割的”,戴雅门教授说。此文发表于 2024 年 4 月 1 日出版的美国《民主季刊》第 23 卷第 2 期 (Journal of Democracy,Volume 35, Number 2 April 2024, https://muse.jhu.edu/pub/…
  continue reading
 
以色列遭恐袭与加沙人道危机;伊朗人权活动家获诺贝尔和平奖、萨哈罗夫奖;上海万圣节中的行为艺术;阿根廷、荷兰大选,右翼领导人胜出; 香港警方悬赏海外活动人士;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否定特朗普竞选资格;欧洲议会强烈谴责中国政府强制同化藏族儿童;以色列最高法推翻内塔尼亚胡司法改革的一项关键内容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公民非暴力抵抗超越了武装斗争成为革命运动最常使用的动员形式。然而,从世界范围看,近10多年来,公民抵抗的收效有所下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教益?这正是艾瑞卡·切诺维斯(Erica Chenoweth)此文分析讨论的重点。该文首发于美国《民主季刊》2020年第3期(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31, Number 3, July 2020,pp. 69-84, https://muse.jhu.edu/article/760088)。By China Journal of Democracy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Listen to this show while you explore
Play